公司动态
021-52809868
shsfsj@vip.126.com
行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动态 - 行业动态

这些案例表明,影院已变了

作者:万厦  发布时间:2022-09-07 13:00:55  阅读:78

一位资深电影人士直言不讳地告诉小艾:“随着社会发展和行业迎来变局,影院升级改造将会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

确实,当前影院行业面临挑战前所未有,过去那种粗放经营、坐等观众上门已然是慢性自杀。如何与时俱进、不断挖掘自身优势才是唯一出路。尤其是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具有历史和品牌价值的老电影院,更值得珍惜、传承和升级。

一提到影院升级,伴随而来的必然是声光等的放映技术和设备升级。毕竟电影从诞生之初起,就是以声光效果见长。但这只是一方面,作为老影院升级,理应有着更多方面的考量。

日前,沪上两家顶级老影院的升级改造就成了众多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就在上月,上海国泰电影院发布公告称,表示影院将于今日起(8月25日)暂停营业,正式启动影院设施的更新升级。这是国泰电影院新世纪以来第二次的大修。

除此之外,与国泰电影院类似,“沪上第一花园影院”衡山电影院(上海影城)也在稍早前闭店,将配合区块改造进行重建升级。

与此同时,不少影迷通过媒体纷纷回忆那些在影院的美好时光和对改造升级后的期盼。言之切切情之深深,让影院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在感动之余感受这些老影院的价值

   
品牌价值延续

老影院,顾名思义,在众人的印象中,是一座城市中独一无二的文化印迹和数代人的记忆。

不同的是,在历经了漫长岁月后,有些老影院在凋敝中淡去、有些却在改变中迎来凤凰涅槃。而这些远比那些新建的影城,更具有人缘和意义。观察目前成绩斐然的老牌影院生存之路,更可以发现其品牌的价值。

坐落于北京西单北大街的首都影院八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就紧抓自己的品牌效益、并将品牌持续发扬光大。在2008年成立了北京首都华融影院有限责任公司,由该公司投资修建了“新”首都电影院同时加入了北京新影联院线公司。

而享誉“远东第一影院”的盛名的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早在2002年就注册成立了上海大光明院线有限公司,不断在华东地区拓展电影发行放映市场。

对于这类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的老影院来说,依靠品牌价值变现是最优选择。

同时要注入时代内涵。许多落寞的老牌影院,随着城市发展变迁,和受到老建筑文保、设施陈旧、环境局促等,其生存几乎到了将近迟暮的年岁。逆势之下,老影院自身的“救亡图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的国泰影院、衡山影城,包括此前的上海影城都是付诸行动的真实案例。对它们来说,迫切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正是影院的生存之基。

老影院升级改造不同于建一座新影城,具体的改造思路还要从以下三个实际落点出发。


   
保留文化底蕴

在意大利剧情片《天堂电影院》中,经常会出现主人公多多幼年时挤在热闹嘈杂的影院中,与小镇居民们随着剧情发展一会起哄、一会嚎啕大哭的场景。

类似这样的影院场景也发生在很多人的回忆当中。

一座城市的老影院代表了当地的集体记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老影院不同于其他影院的优势所在。而在影院改造升级过程中,由岁月打磨的影院历史文脉必然要在装修设计中进行展陈和体现。

广州就有这样一家“94岁”的老影院在阔别改造了108天后,给观众带来了一次久别重逢后的惊喜。

永汉电影院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始建于1927年,是广州现存唯一一家建于上世纪初的专业电影院。2021年4月,永汉电影院发布了停业改造公告;7月17日,永汉电影院在历经100天的改造后重新亮相。

影院突出了自身的文化底蕴:以岭南文化为主题,升级改造了四个影厅:“岭南绿”、“荔枝红”、情侣厅及怀旧厅,极具粤式风情的影厅装修让前来打卡的老广人赞不绝口;此外,影院大厅复古红墙搭配绿色花纹砖、随处可见的1927”霓虹灯牌以及以“电影+创意+生活”为时空概念初衷的创新文化空间,象征着“经典文化”与“潮流文化”的碰撞与连接。永汉影院在改造后,成了不少老观众以及情侣的必经打卡点。

图片

除此之外,类似厦门思明影院改造后的骑楼墙体和奠基石壁、以及最近首都影院即将在城市副中心打造的传统非遗文化“电影公园”等等,都是老影院“改造不改本真,又适应时代发展”的延伸保留。老影院几乎谱写了城市中一代人共同的青春回忆。而影院中特意留下的回忆,将会是老影院升级改造后的“留白”。


   
技术优势筑底

老影院的放映设备经历了多年的投入使用,难免会出现技术落后、设备老化、效果不佳等。及时更新换代引进最新电影技术、提升设备档次是必要之举。也是影院改造升级最主要的方面。

据“艾维电影”做过的一项调查,影院在引进品牌巨幕、沉浸式环绕声系统后,效益都有明显增加,口碑也同步提升。这自然与影院改造升级的初衷暗合:通过对观影行为赋值,带来更高的票房产出,以此提升影院收入。

北京首都影院(西单店),自建立八十多年来就一直走在影院技术更新的前列:全国第一家国家级电影院、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北京市第一家光学立体声电影院、北京市第一家票款超千万的电影院、全球第一块三星ONYX  led电影屏等,……曾被誉为“中国放映界的一面旗帜”。

而上述永汉影院在本次改造中除了进行装修设计上的投入之外,也升级了业内顶尖的激光放映、杜比全景声等先进设备,成为广州老电影院成功改造的样板。

   
“影院+”多元化业态融合

老牌影院扎实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能从全新的角度寻求传统的电影放映业务之外的突破。

像今年二月,“上海影城”在全面升级改造中,就把“影院+”模式提上了日程。

据新闻晨报获悉,“上海影院”的焕新定位为上海电影艺术中心项目的重要载体,与长宁区“人文新华、漫步番禺”建设计划联动,共同打造电影艺术时尚街区,同时继续探索“影院+”多元化业态融合及创新运营模式。

“上海影城”影院+模式的进一步探索,不仅仅意味着单一产业的衍生,更多的则是要让影院的地位和资源成为文化产业首秀、首展、首发、首店的发生地,营造以电影为核心,融合艺术、文化、娱乐、时尚的多元生态圈,以此扩展自身经营版图,加快实现影院客流量转换与变现。

“电影+”的资金折现周期长,能不能做、该不该做,小艾也在之前的文章“靠片吃饭”和“电影+”,简单的交集是思维和逻辑的矛盾中进行过盘点。

而老影院的多元业态升级融合,也是对传统概念的新挖掘。

有媒体报道,2022年厦门百年影城思明电影院在改造时,就利用了影院自身的优势,将电影院的三楼和四楼改造后,对公众开放。“四楼天台是俯瞰中山路片区街景的好地方,很多人没上去过。”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答道。而重新开放后,思明电影院四楼天台还会增加咖啡、露天市集、沙龙等运营元素。

近年来,多地老影院纷纷走改造升级、品牌挖掘之路,在原有建筑人文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升级:上海影院、国泰影院、广州永汉电影院、厦门思明电影院以及最近的上海衡山、国泰电影院……随着老影院启动翻修改造,这些跨时代影院的暂别和回归也让更多引而不发、扎根当地多年的老电影院意识到: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下利用品牌价值优势,开拓新业态,打造成为具有经济和人文价值双重效益的地方性标志影院将会成为老影院改造升级的主流。

老影院在新时代立足,除了在技术水平和经营模式上要有颠覆式的创新之外,也要在装修设计以及人文底蕴中探索到自身独特、“让人追忆”

Copyright © 2008,ShangHai Multi-Building Construction Decor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