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021-52809868
shsfsj@vip.126.com
行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动态 - 行业动态

《中国医生》让我们心手相连“破茧重生”!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07-30 16:19:00  阅读:69

《中国医生》让我们心手相连“破茧重生”!

马薪蕊 博纳影业集团 4天前


“疫情期间什么都可以停,唯独生孩子这事,停不了!”医生们顶着濒临崩溃的精神压力,纠结于选择那种方案来救治准妈妈和新生儿生命,再次把影片的紧张气氛推向高潮。


  



艰难抉择中的寸步难行




文主任一席话彻底点醒了现场的犹豫局面。“疫情总会过去,生活还是要继续,我只是想让他们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继续过下去……” 这种纠结的情绪和矛盾心理贯穿影片始终。什么时间给病人插管、拔管?会不会出现医护人员被感染?给新生宝宝挣奶粉钱,要不要接单?如何说服死亡者家属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面对大批垂死挣扎的生命,常规治疗还是冒险救治,成为最大难题。 


微信图片_20210803125224.jpg

经历过2020年的我们,即是整个事件的目击者、亲历者,也是全程的参与者,集体回味并重新感受着命运的安排。勇于把这样的痛苦无助、自我怀疑、内心挣扎、反复争吵摆在台面上讨论,应该说是电影《中国医生》在制作上真实升级的一大进步,更是中国电影在故事格局上的一大突破。 

  



原型人物取材的真实可信:还原最朴实的百姓生活 




电影的另一大突破,莫过于它的真实质感。影片中的人物是在打磨剧本时,通过大量采访获得的真人真事并从中提取出的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典型人物。除了张院长和文主任等特定人物外,更多原型都是普通百姓。比如,外卖小哥欧豪是武汉骑手“凡人英雄”老计与90后外卖小哥赵彬的合体;孕妇在真实事件里生下的宝宝叫壮壮;失去双亲的女孩叫朱竹青,她励志要好好活下去,也把父母的“那份”活好。最让人泪奔的还属医院楼下的便利店老赵,原型叫林红军,最终也没能等到一张床位。正是他们,让我们重温了那段特殊岁月里,只属于平凡人的悲欢离合。 


微信图片_20210803125258.jpg

微信图片_20210803125303.jpg


真实性还表现在诸多细节上,让观众时刻感受到生死时速的紧张情节。切开气管插喉管、抽取积液等专业性极强的画面将“医疗现场”血淋淋的反复呈现,让观众有从“窒息”到“重新呼吸”的感官刺激,感受着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血液的奔流速度等观影新体验。只有这样写实创作所营造出的无修饰真实感,才让这部完全依靠眼神来传递感情和信息的电影获得了受众的绝对信任。相信这样一部全程防护服武装、口罩遮挡面孔的电影,在中国甚至是世界电影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更是这部行业主旋律大片的难得可贵之处。 


图片

图片


真实发生的故事在讲述时往往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与穿透力,也更能体现出影片对于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权衡追求,从而达到商业与艺术的平衡。艺术真实作为电影创作的核心基础,电影在对其真人真事改编时,最重要的突显莫过于:真实事件的戏剧性探索与优化改编后的最终价值取向。电影《中国医生》选用接近半纪实状态的方式进行散点化叙事铺垫,最大限度的还原出抗疫期间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与心路历程。近距离的视角拍摄下,让受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中国医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而该片的戏剧性冲突则包括以下四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物内在的心理矛盾等,让创作上升为一种自觉体现时代精神与人民呼声的创作意识与创作精神,让受众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情绪中,充分感受到中国医护们夜以继日的在病房里与无解的病毒(隐形杀手)奋战,甚至比战场上的厮杀更需要勇气。


微信图片_20210803125403.jpg 




这次是全世界在呼叫“武汉8633” 




如果说,电影《中国机长》是全民在呼叫“川航8633”,那么这次的《中国医生》则是全世界在呼叫“武汉8633”,呼唤“武汉重启”。影片结尾,外国专家问我方:“我就是很好奇,你们是怎么做到的,让几千万人居家,万人空巷。”中方的回复:“这不难啊,我们中国人向来都具有集体主义、利他精神。”没错,不仅如此,从2003年非典到这次新冠,我们还能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家都能把家底拿出来,让最开始的救治只是降低死亡率,到最后能成功做到让每位患者都能康复出院。 


微信图片_20210803125412.jpg

微信图片_20210803125416.jpg

微信图片_20210803125425.jpg


再比如,这些天的郑州大暴雨,没有人会把自己置之度外,而是自觉的形成了一种默契:全民救援,守望相助。各路无名英雄脱颖而出,层出不穷。平凡人总是能在这时闪耀人性光辉,他们在危急时刻从身体里迸发出的这股潜在力量源于我们民族的伟大基因,这是华夏民族与生俱来的精神力量。据悉,目前当地的电影院正在免费开放收留上千人避难,夜深人静后,人们躺在影院座椅上面对着漆黑一片的大荧幕,疲惫入睡,他们仿佛才是电影中的人,让我们每次在灾难面前都能一次又一次互相搀扶着站起来。 


都说三种人最有幸福感:给婴儿洗澡的母亲;画完画作叼着烟斗自赏的艺术家;完成了成功手术后疲惫的医者。“中国医生”便是后者的最好写照,每位医生的满脸勒痕淤肿,都成为医护英雄脸上的“最美勋章”。因为他们深知,每一条鲜活的生命背后都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幸福。他们当之无愧的成为被歌颂被永久记忆的时代英雄,带给我们太多震撼和感动,不辞劳苦不问归期,才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 


其实,电影《中国医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重建灾难的电影范畴,它的另一大功能是:在无形中为我们打造出一个承载空间,并催化剂般的重新点燃了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让长久以来无处安放的情感压抑得以心灵安置。尽管,今天的我们依旧是带着口罩在看这部电影,但泪流满面后得到一种释怀与净化。

 



从《中国医生》看行业主旋律大片 




《中国医生》的热映,带给受众的远不止一部主旋律电影这么简单,它无形中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如何迅速捕捉、抓取新闻事件并快速有效的改编真实事件与原型人物,助推中国电影能够快速形成一套完善成熟的工业拍摄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讲出中国好故事,塑造出经典人物形象,从而精心打造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同时又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电影“高峰”作品。 


盘点近几年上映的行业主旋律大片,无论《烈火英雄》、《中国机长》还是《紧急救援》,都表现出在关键时刻,平凡人物挺身而出,保护人民,保卫国家,把人民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故事,这是尊重人权、尊重生命体的最好体现,也是最能发人深思、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更是电影在主题选择和立场表达的新突破与成功之处。 


微信图片_20210803125613.jpg



行业主旋律大片的示范、辐射及外溢的社会效应 




纵观最近上映的几部主旋律大片,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特征,就是都从普通人的情感故事为切开视角,影片中所流露出的涉及伦理、亲情、道德、宗教等多重元素,使得更多观众自觉参与到电影中的人生与人性的讨论中来,进行精神洗礼,使得影片不断呈现出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辨。在叙事结构上,则是从更加民主、平等的小视角出发,挖掘当时人物的切身感受,表现片中人物在特定时期的“主体性”位置,从而契合了当前社会主流群体的心灵诉求,做到和观众零距离贴合。 


不仅如此,这些新主旋律大片也都成功打造出平凡人物成长为英雄的故事,同时也彰显出“英雄人物”背后支撑的国家力量,从而有效起到把电影潜移默化地上升到国家意识,激发出民众高涨的爱国热情。当然,近些年新主旋律大片对中国电影市场最明显的贡献当属,让更多的青年群体愿意走进电影院观看主旋律电影,增加青年一代对自己国家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作为中国电影人,我们在用电影记录时代致敬英雄的同时,更要创作出为时代放歌为人民创作的好作品,这是每个电影人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作者马薪蕊: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委员



Copyright © 2008,ShangHai Multi-Building Construction Decor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