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影院的“链条”足够长,你还担心日子不好过吗?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03-24 13:22:00 阅读:32次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前往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进行田野考察。格尔茨深入到当地居民的农耕生活中,潜心研究族群文化状态,发现当地人千百年来一直维持着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形态,生活方式和世界观同样也沿袭着之前的状态。也就是说,他们日复一日地、年复一年地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中。回到美国后,格尔茨将他的考察结果集结成报告,报告中也是第一次吧爪哇岛现象取名为“内卷化”。“内卷”一词由此而来。至此,我们明白了“内卷”的含义,其意指缺乏革新的动力,导致的停滞不前的状态。因为爪哇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所以,爪哇岛的居民完全没有欲望也没有必要改变自己的生活。这让小编想到了一个词“温水煮青蛙”,也是同样如此。当我们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无视变化不采取行动才是真正的危机。因此,当爪哇岛的居民面对工业时代带来的冲击时,也只会变得束手无策。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组织,再具体到一个人,一旦陷入到原地踏步的“内卷化效应”,就如同车入泥潭,表面上看,车轮依然在转动,实际上却是在原地踏步,无谓地消耗着有限的资源,最终难逃被时代淘汰的命运。而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这样的“内卷化”也无处不在。 
△图片来源于艾维电影图库,图文无关联
前几日登上微博热搜的“艾格”破产,让人唏嘘不已。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曾经承载着80、90后青春记忆的一些品牌已鲜少有人提起。前段时间达芙妮破产,“艾维电影”也从各个原因分析了一番。“青春都去哪儿了”,有网友调侃道,“果然长大就是要不断和熟悉的人和事告别”。不止是艾格与达芙妮,像美特斯邦威、真维斯、森马、拉夏贝尔等老牌服装品牌,也都被优衣库们或者线上淘宝店取代。分析这些老牌服装没落的原因,互联网电商是致命一击。像“艾格们”主要依靠的是传统线下门店销售,挑选地段,等顾客上门选购,殊不知顾客的购物方式和购物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但是门店的房租、人力费用不断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而互联网的竞争又迫使他们不断走低价策略,高额的成本和低廉的售价导致这些品牌日趋负荷,终于走入恶性循环,无法负担。再加上低廉的售价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因此也无法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如果不思改变与创新,逐渐退出消费市场也是必然。或许他们已经感知到时代在变化,但是面对这种变化,却不能有效的面对,因此陷入一种“车入泥潭”的状态。有个词语叫“熵增”,虽是物理学定律,却能引用到我们现代生活中。“熵增”是指所有生命与非生命的演化规律,太阳会不断燃烧衰弱,恒星也会逐渐死亡,黑洞不断吞噬,宇宙也最终走向热寂......于个人而言,懒散总比自律来得轻松,变坏总比变好来得容易;于群体而言,组织架构会变得臃肿,整体效率与创新能力也会下降,封闭的状态下不会有任何进步,只会陷入自我消耗......这就是“熵增”现象,所有生命与非生命的演化最终都会走向无序的状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熵增”与“内卷”相通,不经过创新改变,所有的事物都会迅速衰退,然后被淘汰,无一例外。薛定谔曾在一书中表示:“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每天都会发生这样的一幕:每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羚羊就开始成群结队地跑过平缓的山岗,找到水源。而在羚羊的不远处,狼群也在奔跑,它们不停地奔跑是为了猎食羚羊。而在狼群开始奔跑的时候,狮子也在奔跑,它们必须要先狼群一步找到食物......这是动物们每日上演的一场生存竞赛,不知疲倦的奔跑是为了生存。要么生存,要么死亡,也正是这样的奔跑,让非洲大草原焕发生机。“华为之熵”正是这样一个竞技场,一个组织,一家企业要对抗增熵,一定要让企业内部流动起来,要引入新鲜的血液,先进的管理与人才,前沿的信息等;而不是陷入一种平衡态,比如腐败官僚的管理制度,无产出的员工,落后的思想。因此,每年华为都会淘汰一批员工来激活这个团队。
“艾维电影”看来,如今,一些影院同样面临着像“艾格们”一样内卷的状态,显得活力不足,只是维持这样一个庞大的机构。要打破这种状态,就要像非洲草原奔跑的动物一样,就像“华为之熵”一样,流动起来,“跑”起来。影院面临的生存困境,相信大多数影院人都心中有数。“没有好影片,影院的人气就上不来”,这也是我们普遍的认知。因此,有些影院的员工仿佛得过且过,只要维持影院正常运作即可。殊不知,观众的文娱消费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先前的一项调查中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全年票房前五名的电影里25-29岁观众平均占比从32.26%下降到了23.02%,2020年截至目前全年票房前五名的电影里,这一区间的平均占比下降到了22.94%。具有购买力的这一年轻群体的流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归根结底,电影院的消费抢占的仍然是消费者的时间消费。影院争夺的还是消费者的时间成本,一个人在文娱消费的时间是有限的,选择了短视频,长视频就会看得少了;选择了剧集综艺,电影就看得少了;选择了腾讯,优酷就看得少了;选择了流媒体平台,影院就去得少了。但是在面对流媒体平台的冲击下,影院的功能单一,创新不足只能让影院在面对视频媒体及其它娱乐形式方面显得竞争力不足。因此,观众的流失显得情有可原,毕竟,影院并不是不可替代的。说起影院的发展,也不禁令人唏嘘,影院的没落有迹可循。早先电影宫的兴起,表明去影院看电影是一种豪华的享受,是一场仪式感的赴约。现在去影院看电影,是一种大众娱乐化的消费,是人们吃饭逛街顺便带上的娱乐消费。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如果影院这样定位自己,那么影院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只会不断下降,最后变得可有可无。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重视自己,谁还会来重视我们呢?那影院该以什么姿态留存在这个社会中,要塑造怎样一个形象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呢?
首先要改变“影院只是看电影的地方”这一认知。的确,影院是观影的地方,但是影院观影区别于视频平台的观影,就是影院的观影效果。将影院观影效果做到极致,影院大屏带来的观影享受无与伦比,将这种观念深入到消费者的心目中。如此,影院观影才有了其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其次是影院不止是观影,更有打造以观影为核心的多元化的体验链条。如果影院的链条足够长,服务足够多,不止有极致的观影体验,还有符合年轻人社交需求的各种服务。抓住他们的需求,影院需要更多的创新,拓展观影体验的链条,拓宽影院收益的渠道。一旦有了目标与方向,或许“改变”就有了方法与道路。影院要想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生存下去,变得不可替代,改变是必然。争夺消费者的时间,打破当前“内卷”的现状,其实行业里的人士也在不断探索,但是就像是水沸腾一样,前面的99%是加热预备的过程,只有最后的1%才能达到真正的沸腾。“艾维电影”期待这样的“沸腾”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