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文末有彩蛋)
本文已获得授权
新落成的上海地铁15号线吴中路站
就是一个展示上海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的公共文化空间。
上海地铁15号线吴中路站
工作室设计的被称为上海最漂亮地铁站的地铁15号线吴中路站于2021年春节前两周落成并投入试运行。
01
吴中路地铁站厅浓缩了上海
申通公司在15号线的地铁站站厅设计上做了创新,他们在吴中路站采用净跨达到21.6米的预制大跨叠合拱型结构,从而创造了上海地铁首例无柱的无遮拦大空间站台大厅。
地基不适合建设地铁的上海最后成为了全世界运行公里数最长的城市。地铁的不断延伸推动了上海城区的高速扩展以及繁荣。而吴中路站也是申通公司总部所在地。当建筑师看到这个宏伟的拱型结构时,一个想法自然而然地进入脑海。这个站厅应该是一个展示上海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的展厅。如果把站厅地面看成黄浦江,那么它的两侧就应该是浦东和浦西壮观的城市景象,而站厅的两端就应该反射出上海壮美的未来。
| 站厅层轴测图 |
|
站厅层平面图 |
于是建筑师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简单而直接地用穿孔铝板在站厅两侧塑造了层层叠叠的浦江两岸的城市景象。你可以看到熟悉的地标建筑,但更多的是对上海这个摩天楼之城的抽象表达。站厅两侧的城市景观沿着拱壁向上延申,仿佛要接拢。而站厅两侧的镜面反射墙则把这个景观无限延展,仿佛没有尽头,你在这个熟悉却有点陌生,但最后还是发现归属感的场所里,因为看到了上海的伟大而骄傲,也会为是这个伟大城市的一份子,无论是新旧上海人还是匆匆过客而自豪。
| 剖面图 |
02
吴中路地铁站厅就是上海人
作为一个上海设计师,在设计推进的后面几步,则希望在细节处理上更能够体现改革开放背景下上海人的精神风貌和品格特征。
| 清爽 |
上海人第一个特点是做人要清爽。所以在这个站厅清爽得像一个展览馆。只有闸机提醒你这是一个受管理的交通空间。但要做的清爽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首先要保证拱型结构的清爽。申通公司要求建筑师要最大限度地展现站厅大跨度拱型的结构美以及真实,要暴露结构的原始面目,不许用吊顶覆盖。事实上建筑师也没法用吊顶再做一个光滑的顶,因为吊顶龙骨的固定所用的钉子会破坏预制结构的安全性。这样一来原本走吊顶的空调风口,喷淋,照明,摄像头,逃生指示便会无处安身。
不过办法总是有的,上海人做事要清爽。建筑师团队先利用预制结构件之间的缝隙嵌入了消防喷淋管,让它看上去像装饰线。其次把拱顶泛光照明放在城市背景墙下的空隙,从地面打亮天花。摄像头和逃生指示利用城市背景的结构龙骨侧装。最后把空调风口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站厅尽端墙上以圆形喷口送风。建筑把另外一部分风口结合进下站台的自动扶梯三侧栏板,形成了一个U型拉丝不锈钢通风矮墙。最后,这样的拱顶反而比有吊顶的天花更清爽。
不过这没算完。在施工中发现地铁的设备管线集中交汇在站厅四个入口上方,并且引出支管沿着拱型墙壁在3米左右高度贯穿站厅,粗暴打破了拱型结构和城市背景轮廓线的纯粹视觉,一点不清爽。于是建筑师在城市轮廓线的背后加了一道连续的深灰色弧形穿孔铝板,它很好地遮挡了管线也成为城市轮廓线的背景板,并更好地突出了城市景观。建筑师在入口处则修改了拱型曲线,让它更接近半圆,两道弧线之间的空间就可以容纳庞大的综合管线。这个修改也让入口自然有了一个具有体积感的门套。门套由GRC材料预制拼装而成,完美适配的原有拱型曲线,经过处理的GRC表面与混凝土拱顶融为一体。入口边上的消防栓也采用了创新的隐藏式转轴门,让其几不可见。建筑师在入口设计了经过精确计算和预制的双曲面LED灯线,强化了门的符号,与地面倒映一起形成了四个光之门。所有行人将会在这四个清爽的光之门进出吴中路这个清爽的站厅,目睹一个微小的日常的清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