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疫情出现多地散发防疫措施收紧,“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也成了这个春节期间的关键词。
“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亲?何以解忧,唯有留守”,横批:春节留守,才是归宿;“今年过年不回家,待在公司挣钱花”;“与其返乡隔离十四天,不如留苏多赚四五千”......多个地区也是打出了标语,让人一开眼界。
“妈,我春节不回家了”
1
“我今年不回家了”,张宁在我们的微信群里说道。
“你真不回家了啊?”李晓问道。
“不回了”,然后张宁又在群里发了一个猫猫表情。
我同样回以一个表情,说道:“不回也好,现在就地过年还有一千块钱红包,够你花一个假期了。”
“打算过年自己在家包饺子,一个人过年,也要有仪式感。”
“哪能啊,到时候我们去蹭饺子吃,你多多练习包饺子的技术,不要让我们失望”,然后我再发了一个加油的表情。
“行,我买一千块钱的饺子馅总行了吧”,说完张宁发了一个翻白眼的表情。
“真金白银”留你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我们老底子的说法,也是我们辛苦一年的盼望。但是今年的情况却和往年都不太一样,相信有相当一部分的打工人会选择就地过年。
前两天,一条“春节返乡需持7日内核酸阴性证明”冲上热搜,国家卫健委表示,如果一定要返乡,返乡人员需持有7日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够返乡,返乡后实行14天居家隔离,期间不聚集、不流动,每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一次核酸检测少说也要150元左右,如果费用自己承担,这也意味着大大增加了返乡的成本与不便。人们考虑到回乡的不方便,不合算,能不回乡的也就不会回乡了。
为鼓励人们尽量不要回乡,各地也是纷纷给出了政策,能让这些就地过年的人,即使不回家,也能过一个“暖心平安年”。
比方说针对在杭务工、非浙江户籍并在杭缴纳社保的春节期间在杭务工人员,通过企业申报向符合条件的在杭外来务工人员每人发放1000元现金补贴。义乌市也给就地过年的人群发放了春节大礼包:有500元消费券,20G免费流量,公共文化场馆及设施免费,倡议房东减免半个月以上租金,免收门诊急诊挂号费,健康体检五折,留义人员子女免费参加冬令营活动。
福建省泉州市给留泉过年的非泉州籍企业工会会员发200元新年红包;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向民营企业留奉化过年的在职在岗市外务工人员发放500元“现金红包”;浙江湖州市吴兴区将对在建工地春节期间留吴员工发放每人1000元的红包……红包虽有大小,但多多少少也是一份心意。
不止是这些地区,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地区,拿出真金白银,给予就地过年的人一些补贴,用心留人,用薪留人。
人社部等七部门近日也发布通知,1月21日至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鼓励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采取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安排文化娱乐活动等措施,落实好工资、休假等待遇保障,吸引职工就地过年、在企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