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丫老师
电影院复工之后,想象中的报复性观影并没有出现,临近年底,今年票房突破十亿的电影只有4部,均为国产片。
这也不能怪影迷只是嘴上喊得热闹,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复工后的中国电影市场,不管是上映影片的数量,还是规格,都远不及往年同期。
除了《八佰》《我和我的家乡》等国产电影,以及《信条》《花木兰》两部进口大片,几乎再也没有出现对票房有极大带动能力的商业大片。放眼海外,大洋彼岸的院线日子更加难过。疫情的蔓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诸多大片纷纷撤档甚至转网,而这种情况可能要还有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八佰》剧照
所以,对观众来说,大家其实并不是丧失了观影热情,更现实的情况可能是,影迷空有观影热情却无处挥发。截止当前,2020年的年度电影票房近184亿,此前灯塔研究院预测,2020年的年度票房会达到200亿,目前来看,中国电影市场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一部大片的距离。
这种情况下,原定于明年大年初一和观众见面的《紧急救援》提档到12月18日上映,对观众和中国内地市场来说,或许也称得上是一次“紧急救援”。
《紧急救援》的提档,相当于加入了中国电影市场冲刺年度电影票房200亿的最后接力。回顾近些年的票房成绩领先者,无论是《八佰》《流浪地球》还是《红海行动》,甚至包括《哪吒之魔童降世》,都能提炼出共同的特征:制作上展现出高超的工业水准、内容上聚焦于中国故事。《紧急救援》由林超贤导演执导,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等主演。电影取材自真实救援事件,聚焦于一个不为大众所知、名字还有点拗口的职业——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展现了真实热血的海上救援故事。导演林超贤,经过《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两部影片的口碑沉淀,不仅成为大陆电影市场上最具认知度与认可度的香港导演之一,其代表性作品也成为华语电影在灾难、战争、动作等类型片里的工业标杆。因此,不管是从类型的饥渴度和稀缺性上,还是导演的口碑铺垫也好,即便在竞争最为激烈的春节档,《紧急救援》也是一枚不可忽视的种子选手。情节上来说,《紧急救援》是靠四个救援任务推进的,观众随主角进入一个比一个更紧张刺激的救援任务中,类似游戏的行进感。电影展现了海上油井平台爆燃、飞机紧急迫降海面等动作场面,硬核逼真,不仅保持了林超贤导演一贯的水准,他和他的团队还展现出更宏大的野心和更强的执行力。相比《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紧急救援》中有更加复杂的海陆空调度。影评人西帕克评价:“钻井平台救险、峡谷激流、坠毁客机、天然气轮船四场,一场比一场更有张力,真正的灾难片大制作。”文戏一向是林超贤的短板,在《紧急救援》中,尽管能看出林超贤想要弥补的尝试,比如相比《红海行动》,《紧急救援》留出了更多的文戏空间,用来描绘救援队员在职业以外的个人生活,彭于晏还首度扮演了父亲,不过文戏的内容并没有匹配上动作戏场面的精彩程度,文戏和武戏并没有互相推动,这是《紧急救援》的不足所在,也让观众原本的期待值受到影响。林超贤导演未来的作品,需要进一步在这方面下功夫,希望可以做到更完美。虽然《紧急救援》口碑虽不能尽善尽美,但总的来看,近年来观众会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国产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好看了,票房就是最直观的证明。回顾年度票房冠军的电影里不乏所谓的主旋律电影,比如《战狼2》《红海行动》,包括2019年春节档冠军《流浪地球》也可以视为“主旋律电影”。

《流浪地球》票房高达46.8亿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广大影迷,尤其是年轻的影迷心中,国产主旋律影片是严肃、说教、乏味的代名词。从2009年上映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开始,国产主旋律片的面貌有了改变,黄建新、韩三平两位导演启用全明星阵容出演,创下了让年轻的观众在“数星星”的过程中吸收了正统叙事。在这之后,主旋律电影一直没有新的发展,更何况要想像《建国大业》这样召集172位明星参加,除了影片本身具备的特殊献礼意义,也非常依靠导演和制片人的行业积累和人脉关系,从模式上来说难以复制,《建国大业》引发的反响,本质上也不是行业升级的结果。主旋律电影真正实现行业层面的升级,是从林超贤导演执导的《湄公河行动》开始的。2016年,《湄公河行动》与《爵迹》《王牌逗王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电影同档期竞争,既没有知名IP,也没有流量明星加盟,在先期并无优势的情况下,《湄公河行动》凭借口碑发酵,最终一举拿下11.83亿票房,逆袭成为当年国庆档期的票房冠军。更重要的是,《湄公河行动》开创了以最高工业水准拍摄主旋律电影,以类型片元素和主旋律叙事相结合的先河,让观众和业界看到,国产主旋律电影也可以像好莱坞电影一样,既具有观赏性、娱乐性,也能弘扬主流价值观。2018年上映的《红海行动》可以视为林超贤对自己的全面升级,除了故事格局更大、场面更宏大,动作戏和爆破戏更激烈,《红海行动》的票房之路也几乎复制了《湄公河行动》低开高走的路径,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中从第二梯队突围而出,最终获得了春节档乃至全年的票房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