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独家专访:中国电影或将在全球电影市场中带头走出复工道路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他一共带来4个提案,关乎电影产业如何在疫情中化危为机。

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所有话题都被置于疫情这一前提下,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地被疫情带来的影响所笼罩。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人们不再谈“疫”色变,百姓生活逐渐回到正轨,复工复产全面有序推进。而5月21日、5月22日全国两会的召开,更是如同一颗定心丸,让人们看到了终将摆脱疫情、完成建设目标的希望。影视行业在此次疫情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影片撤档、剧组叫停、电影“院转网”、5000多家影视公司注销、票房损失逾300亿元……很多影视企业迎来生死攸关的时刻,很多影视从业者无戏可拍。然而,也有逆流而上的新趋势、打破常规的新尝试,难得的是全行业凝聚一心共克时艰,秣兵砺马,在沉默中孕育生机。日前,「广电独家」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今年他一共带来4个提案,关乎电影产业如何在疫情中化危为机。“本届政协会议我带了4个提案,是我们若干个文艺界的政协委员凝聚共识的结果。我们认为,至少在这4个方面应该提出我们的合理建议,给中央作决策提供支持。”侯光明说。4个提案分别是:关于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艺术观教育的提案(提案人:侯光明、张雪、范迪安、刘林);关于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提案(提案人:侯光明、丁伟、郭运德、阎晶明、尹力、冯远征、张光北、张凯丽、王丽萍、熊召正、吉平、张斌、李国兴、刘家成、刘广、董希源);关于设立中国功夫电影节的提案(提案人:侯光明、丁伟、郭运德、阎晶明、尹力、熊召正、张光北、冯远征、张凯丽、王丽萍、张斌、吉平、刘家成、李国兴、刘广、董希源);关于推进中国电影传承与创新中国艺术文化传统的提案(提案人:侯光明、丁伟、郭运德、阎晶明、尹力、熊召正、张光北、冯远征、张凯丽、王丽萍、张斌、吉平、刘家成、李国兴、刘广、董希源)。“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全国两会比较特殊,一改30多年在3月份召开的习惯,放到5月,并且会上一改惯例,今年的GDP、增长速度都不再提具体目标,而是突出‘六保六稳’,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保就业,这些都非常适合我们国家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相信这次会议做出的决策,包括民法典,包括关于香港问题的一些法规的制定,都会对中国今后的健康发展起到重大影响和引领作用。我们很期待,我们也正在积极参与到会议的各项相关议程之中。”他说。从影院关门到现在,电影市场“停摆”已经3个多月时间。除1月25日(大年初一)全国电影票房收获181万元以外,几乎再无电影票房的数据。3月电影院短暂复工,收入也极少,票房损失预计将超过300亿元。然而,票房收入的下降仅仅只是此次疫情冲击的一个点,由于电影产业的特殊性,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衍生品开发等电影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无一幸免。侯光明说:“按照目前全球疫情发展的态势,对于中国电影何时复工,有一段时间里大家都感觉到非常困惑,但是最近,我感觉我们已经迎来了电影复苏的春天。”4月29日,在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辉召集的电影视频会议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疫情期间关于电影的有关批示,传递了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信心;5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电影院这种封闭的娱乐场所,可以在限定人数、提前预约等前提下复工;5月14日,财政部和国家电影局联合发布《关于暂免征收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的公告》,实打实地扶持和纾困,为重启后的电影产业提供充足的保障。侯光明表示,客观来讲,电影业的复苏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中国电影业存在着一种化危为机的机会。首先,中国是最早开展抗击疫情的,也是最早取得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的。伴随着经济态势不变,再加上常态化管理疫情防控,为电影业复工创造了必要条件,“我们可能在全世界电影市场带头走出复工的道路。”第二,影视行业并不是完全停摆,随着技术的进步,影视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融合产业。网络上和电视上的影视播映都在正常进行,并且干得不错,甚至有些超乎想象。“同时,我们看到更多的电影人痛定思痛,在借这个机会补中国电影的短板。不是说我们有高原、缺高峰吗?我们沉下心来,打磨剧本,酝酿高峰。”他说。“电影产业需要多久才能回到轨道不太好预测,就像今年全国两会对经济增长速度没有给予具体的计划指标一样,但我认为,首先它是伴随着经济的全面恢复而恢复,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也可能率先恢复。上个世纪经济大萧条时期,恰恰是娱乐文化、电影文化获得了意义非凡的发展,所以我觉得有利条件是存在的。虽说不是一日之功,但是现在已经开始了。”▍中国电影的高新技术并不落后,但有待于大量采用和大力发展“实际上,电影自诞生以来100多年,就是靠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壮大的,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胶片到数字,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4D、5D,如今5G、AI、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动作捕捉等新技术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这些技术的大量应用,可以使得我们在拍摄之前以及拍摄制作当中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他说。“比如,我们可以把很多人员密集的、需要画图作业的工作,用技术进行虚拟预演,使得一个大投资的片子可以减少前期策划的成本,并且让策划更可行。“再比如,在拍摄制作过程中,可以用虚拟现实、渲染、人工智能等方法,实现异地拍摄合成,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降低交通费用,也降低疫情背景下人员密集带来的疫情防控成本。这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在他看来,近几年中国的电影高新技术有了很多应用,出现了《流浪地球》等大片效果,但是还有巨大的空间。“中国电影的高新技术并不落后,但有待于大量采用和大力发展。”▍如何最大化一部优秀影片的效益,是时代给我们的新课题<section style="margin: 0px 16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