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021-52809868
shsfsj@vip.126.com
行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动态 - 行业动态

国内电影票房或将震荡上升,不会大幅萎缩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05-24 14:20:42  阅读:7

国内电影票房或将震荡上升,不会大幅萎缩

炜哥曰:

影院复工的希望越来越近,同行们一定要有信心…

   



经此一役,中国电影行业遭受了几十年来最大的打击,相关部门估计2020年国内票房损失将超过300亿元,行业上下游降薪、裁员、公司倒闭的消息屡见不鲜,业内业外不少人对电影行业忧心忡忡。复工在即,老编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常来看,行业遭受的短期打击(1-2年)不见得影响行业的中期发展(3-5年),影响国内电影票房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无非这么三个方面:经济和人口因素、市场和行业因素、政治和监管因素。

 

一、经济和人口因素中期利好

 

影响区域票房的主要因素中,经济水平和城镇人口数量是最主要的。如果是银幕数明显缺乏的地区,银幕数量也是票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但是,随着区域内银幕数的增长,银幕数对票房的影响会逐渐减小。

 

大量权威机构都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疫情之后,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少数经济依然可能正增长的国家之一。而且,中国的疫情控制水平明显好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暂时看不到国内经济将大幅萎缩的迹象。

 

中国的总人口数已持续多年稳定,再加上这两年放开二胎,未来中国总人口数依然会持续稳定,年轻一代人口的数量甚至有望增长。同时,中国的城镇化进度仅仅过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内城镇人口数量将继续增加。

 

另外,中国每百万城镇人口拥有的银幕数虽然还赶不上发达国家,但差距已不大。而且,随着这几年中国银幕数快速增长,银幕数早已不是制约票房增长的关键因素,有些地区甚至早已出现银幕过剩。

 

查一查各影院的单银幕产出数据就能轻易发现,国内现存有大量超低产出的银幕。本次疫情可能会快速淘汰一批超低产出的银幕,这对整个行业未必是坏事。按中国目前的银幕数,即使疫情导致10%的银幕消失,也不会对大盘造成明显的影响。

 

而且,中国在电影新技术应用方面的热情和速度远超欧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国内3D银幕的比例远超北美,国内IMAX、全景声、4D、4K、高帧速银幕和激光放映等方面的应用速度也超过其他发达国家。这些都为未来的票房增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按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情况,城镇人口年观影频率达到4次/人/年以上时,市场将趋于稳定。美国年票房已持续多年在110亿美元左右徘徊,即不会大幅上升,也不会大幅下降。以此类推,按国内未来9亿城镇人口计,年观影人次有望达到36亿。2019年国内观影人次仅18亿,未来成长空间还很大。

 



二、市场和行业因素无需担忧

 

之前流传的数千家影视公司注销未免夸大其词,不排除很多公司本身就是空壳公司。而且,电影票房主要靠大片支撑,每年上映的影片中,票房前50的影片会产生80%的票房,而这些高票房影片中绝大部分是大公司产出的。

 

这就是制片行业的特点,超高集中度,大公司主导市场是必然趋势。停工三四个月就会倒闭的公司,绝大部分应该是中小公司。这些公司无论就算不倒闭,也很难产出足够多的高票房影片。因此,即使他们真的倒闭了,也很难对全国票房产生明显影响。何况,随着疫情的好转,未来说不定又会有大量新的影视公司成立。

 

只要大公司都还在,大量的资本逃离应该不会发生,目前并没有出现资本大规模逃离的迹象,甚至还有行外资金乘机流入。资本向来是逐利的,逃离得快,回来得也快。只要行业展现出利好因素,资本自然会涌入。

 

影片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短期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大。但国内疫情已基本稳定,上游复工复产会加快。再加上国内各大制片公司也有一些大片储备,短期内“片荒”忧虑不大。国外疫情比国内更严重,好莱坞影片产量受到的影响可能要比国内要大得多。

 

国内每年只上映34部分账大片,因此,就算好莱坞产量骤降,对国内票房的影响会小一些。再加上近两年叫好又叫座的国产片层出不穷,2019年国内票房前十的影片里有9部是国产片,这是非常好的信号。随着国内电影工业的成熟,国产片的质量会越来越高,国产大片填补好莱坞空出来的份额并不是痴人说梦。

 

至于大家担心的优爱腾分流及影片窗口期缩短的问题,其实也不用过分焦虑。纯线上放映现阶段无法很好地支撑主流大片的生产,要保证大片的收益,近几年内还是要靠电影院,片方不敢冒险放弃影院。不能因为疫情期间少数几部片的表现,就认定这是未来趋势。

 

更重要的是,线上观影效果远低于影院,两者的区别就像“亲吻一个姑娘”和“亲吻一张姑娘的照片”,线上观影暂时难以分流影院的核心用户。即使未来线下线上同步上映,核心观众还是会优先选择去影院观影。

 

更直白地说,只在线上观影的观众可能是以前也不进影院,没有优爱腾之前,他们可能也只看盗版,这类观众被线上分流并不会明显影响电影票房。换个角度,线上观影还会培养大众的观影习惯,习惯养成后,部分进一步追求观影品质的人会慢慢走进影院,这反而是利好。

 



三、政治因素喜忧参半

   

新冠疫情之前,国家从来没有采取过禁止影院开业的措施。目前国务院早已放出允许影院复工的消息,虽然电影局的行动慢了一些,但是全国影院6月初复工的概率很大,一众大片定档8月的可能性也不小。行业最黑暗的时刻,应该已经过去了。

 

国内的电影审批一直不宽松,电影创作者早就习惯了在这种审查下进行创作,而且也不断有好的国产片问世。随着国内观众爱国热情的高涨,主旋律商业片在市场上取得好成绩的例子越来越多,博纳主旋律系列影片的持续成功和去年国庆档票房大卖就可以看出来。即使国家进一步收紧电影审查,国产片创作者们也自会有生存之道。

 

近期的限娱限籍限薪政策,短期内肯定会影响上游从业者(尤其是明星)的开工意愿,进而影响影片的拍摄。但大环境如此,上游从业者也不得不接受,除非他们都能去国外开工。另外,这类限制虽然对成名已久的从业者不利,但对新人却未必不是好机会。最近几年取得好票房的国产片恰好有不少新人。

 

另外,如果国家收紧甚至取消进口分账片,短期内对票房影响会很大,因为进口片票房占比一直在50%左右,其中大部分由好莱坞分账片贡献。但是,假以时日的话,这一空白大部分会由国产片,日韩片,印度片等填补。

 

而且,政治因素虽然不确定性很大且难以预测,但是不能一谈到政治因素就只往负面想。政治因素往负面方向发展的概率不必然高于其往正面方向发展的概率。从近些年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看,我们应该对这方面抱有信心。

 

国内电影市场一直是半管制半市场化的,政府手中还有很多利好电影市场的政策牌可以打,譬如放松审查,放松分账片限额,发放分账片引进牌照,发放补贴,加大政府采购,推进影片分级制度,放松外资投资电影行业等。稍微放出几手牌,我们偷笑都来不及。

 



总之,短期的困难肯定是有的,除去疫情期间,2020-2021年市场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同比下滑,但之后的恢复也应该比较强劲。只要中国还在崛起,还想加大对世界输出影响力,就必然要同时输出资金和文化。文化输出方面,电影必然是先锋。

 

余不一一。


Copyright © 2008,ShangHai Multi-Building Construction Decoratio